(相关资料图)
柘字是一个多音字,一般读作“zhè”,表示一种树木。在《说文解字》中,柘字的释义是“柘树也,其实如榆”,指的是一种落叶乔木,属于榆科植物。柘树的树皮可以入药,有清热解毒、凉血止血的功效。在古代,柘树也是一种常见的树木,因此有很多和柘树相关的典故。
常见的组词
柘枝:指柘树的枝条,也用来比喻人的手臂。《左传》中曾有“挟矢而上,以柘枝之美,而不以弓矢之利”这样的描述,形容柘枝的美丽。
柘杖:用柘树枝制作的拐杖,也指惩罚用的棍棒。在古代,柘杖是一种常见的刑具,用来惩罚罪犯。
柘荆:指柘树和荆棘,形容环境恶劣。在《庄子·逍遥游》中有“独行其间,心快意娱,盖四海之内,莫不为柘荆之困者也”,形容世间的艰难和困苦。
历史出处及古籍解释
在《说文解字》中,对柘字的解释已经提到过了,而在《尔雅》中也有对柘的记载,其中“柘”被解释为“榆树”,“柘枝”被解释为“手臂”。在《史记》中,对柘树的记载也比较详细,其中有“柘,木名。树高三丈,叶如榆叶,实如杏,皮如桑皮,自冬至日后采之,其皮易下,故谓之柘皮,入药。”的描述。
历史典故
在古代,柘树是一种很常见的树木,因此有很多和柘树相关的典故。其中,比较有名的有:
柘城之战:发生在三国时期,是蜀汉为了进攻曹魏的长沙而进行的一次重要战役。诸葛亮特意派人埋伏在柘城,这个位于今湖南株洲市茶陵县的山林中,等待着曹魏的军队。在经过激烈的战斗之后,蜀汉最终取得了胜利。这场战役是三国时期蜀汉与曹魏之间的重要战争之一,也是蜀汉历史上的一次重要胜利。值得一提的是,此战中蜀汉将领黄权表现出色,为蜀汉胜利立下汗马功劳。
柘子洞:是一座传说中的洞穴,据说建于唐朝时期。传说有一位名叫柘子的人,为了让自己的儿子能够考中进士,亲自修建了这座洞穴,供儿子读书。洞穴内不仅有足够的光线和空间,还有书籍和文具。儿子在这里刻苦学习,最终成功考中了进士。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名父所做的努力,将这座洞穴称为柘子洞。现在,柘子洞已成为一处旅游胜地,吸引着许多游客前来参观。
柘树下发誓:《史记》中有一则故事,讲述了秦国将领白起和韩国将领廉颇在柘树下发誓的故事。两人在柘树下发誓,誓言必须为国家效力,最终成为了历史上的名将。这个故事传承至今,提醒我们要牢记自己的誓言,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。这个故事也反映了历史上不同国家之间的复杂关系,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,我们也应该保持着和平友好的态度,追求互利共赢的合作,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。
柘皋,读音是zhè gāo。是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柘皋镇,安徽省综合改革试点镇,全省63个中心建制镇之一,2004年四月份被国家确定为全国重点中心镇,副县级建制。柘皋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地方。这里是大禹治水的地方,传说大禹在此治水,开凿石梁河,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和传说。柘皋还是一个古老的镇子,有着千年的历史。唐代末年,藩镇割据,袁改胡三任庐州刺史,曾一度占据巢县(今巢湖市)。柘皋作为庐州的重要关隘,自然成为胡三军事集团的核心基地。在巢县周边的农民起义中,柘皋是最重要的据点之一。明朝开国后,柘皋成为庐州府的重要关隘,驻有重兵。清朝时期,柘皋属于庐州府。柘皋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。这里有古代的城墙、城门、炮台、庙宇等遗迹,还有明清时期的民居、商业街区等建筑。此外,柘皋还是著名的侨乡,有许多华侨和华人在此生活和工作。
关键词: